第955章 润物细无声(1/2)
第955章 润物细无声
三日后的清晨,京中飘着细密冷雨,
打在牙行的青石板上,溅起细碎水。
裕兴牙行门口,挤满了撑着油纸伞的人,人人脸上都带着愁容。
昨日还停在一两六的地价,一夜之间又跌了两钱,如今只剩一两四。
“这日子没法过了!”
身穿粗布短衫的老王头攥着地契,指节泛白,声音带着哭腔,
“我这三亩水田,前儿还能换五两银子,现在连四两都卖不上!
再跌下去,真要白送了!”
旁边一个穿绸缎的商贾也叹了口气,手里的算盘拨得噼啪响:
“可不是嘛!我上月收的十亩地,
现在抛出去都得亏一半,
这哪是做生意,这是往火坑里扔钱!”
牙行里,掌柜的趴在柜台上,
看着账本上密密麻麻的待售字样,愁得直叹气。
伙计匆匆跑进来,雨水打湿了半边衣裳:
“掌柜的,城西的泰和牙行那边,
地价也跌到一两四了,有不少人说不卖了,宁可自己种粮。”
掌柜地揉了揉眉心:
“不卖?那就等着继续跌吧
十两银子一亩的地最后跌到一两、一钱,想卖都卖不出去啊。”
就在京中一片哀嚎时,巳时刚过,
城东的同福牙行突然闯进一群汉子,身后跟着马车,进门就喊:
“掌柜的,待售所有的地,我们都要!
不管多少亩,一两四,现银结账!”
掌柜的以为听错了,抬头一看,
只见门外停着三辆马车,车帘掀开,里面全是白的银子,晃得人眼晕:
“你们.你们要多少?”
领头汉子拍了拍桌子:
“有多少要多少!赶紧拿地契来,我们赶时间,还要去下一家牙行。”
周围的百姓和商贾都看呆了,有人小声议论:
“这又是哪来的财主?”
有人反应快,赶紧掏出地契:
“我这有五亩地,一两四,现在就卖!”
不到一个时辰,城东五家牙行的地全被扫空。
紧接着,城西牙行也来了同样的队伍,
手里的银子像流水一样出去。
等到天黑,侯显拿着账目去见陆云逸时,声音还带着几分激动:
“大人,今日一共收了两万两千亩地,了四万两银子!
城东城西的牙行,现在连一张地契都没有了!”
陆云逸正在看京畿地图,只是点了点头,手指在城东城西的位置画了个圈:
“知道了,让兄弟们歇着,明日去城外县城看看。”
侯显愣了愣:“县城?大人,那些地方怕是卖的人不多啊。
现在城中这些卖地的人都是小有家资,不用担心挨饿,
而县城.大多是穷苦百姓,
那几亩地是他们立身之本,不太会卖。”
陆云逸抬头看他:
“无妨,有多少买多少,按市价收,越快越好。”
侯显应下,退了出去,心里也有些犯嘀咕,
大人这是要把京畿的地都收了吗?
第二日一早,昨日听到消息的百姓和商贾都等着地价上涨,
一股脑地将地卖出去止损。
可等来的却是更坏的消息,
城东城西的地价不仅没涨,反而跌到了一两三。
“怎么回事?昨天不是有人收地吗?怎么还跌?”
老王头站在牙行门口,急得直跺脚。
穿绸缎的商贾也皱着眉:
“莫不是那些财主后悔了,又要抛地?”
这时,牙行的伙计给了他们答案:
“上一次那些人来得快去得快,
客人们都想着把地抓紧卖了,不奢求涨,维持现状就行,
结果就是
卖得人多,没人买,价格又下来了.”
此话一出,众人又翘首以盼,
等着那些大户,心里琢磨着怎么还不来!
就在众人疑惑之际,
午后,城外各县的消息传到了京城,
有人在县城的牙行里大量收地,一两三的价格,
一口气收了六千亩,了近万两银子。
“县城的地都收?”
裕兴牙行的掌柜看着传来的消息,喃喃自语,
“这些人到底想干什么?
收了城里收城外,难不成想把整个京畿的地都包了?”
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京城,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此事!
到了第三日,京中的地价终于开始反弹,
从一两三涨到一两六,又涨到一两八,最后突破了二两。
“涨了!终于涨了!”
老王头拿着地契,脸上露出了多日来第一个笑容,
“我就说嘛,这么多财主收地,地价肯定能涨!”
不少商贾也动了心思,纷纷拿出银子抄底,生怕地价变回原来的十两。
牙行里又热闹起来,仿佛又回到了地价没跌的时候。
可热闹只持续了一天,接下来的五日,京中又恢复了死寂,
收地的大户不见了,地价停在二两,不上不下。
一开始,百姓和商贾还抱着期待,
天天去牙行打听消息,
可日子一天天过去,始终没动静,不安又开始蔓延,地价应声下跌!
“坏了坏了,我二两五买的啊,现在怎么一两八了.”
有商贾欲哭无泪,手里的地契攥得紧紧的。
而那些没有卖地的百姓也暗暗拍着大腿,后悔不已:
“就应该在二两多的时候卖!”
恐慌的情绪又开始弥漫。
第五日傍晚,就在所有人快要绝望的时候,
牙行里突然又出现了一些大户,
还是精壮汉子,还是装满银子的马车。
只不过这次,他们不再只盯着城东城西,
而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动手,
只要牙行里有地契,不管是一亩还是十亩,通通收下,价格直接开到二两五!
“我的天!又收地了!”
裕兴牙行的掌柜惊呼一声,赶紧拿出压在柜底的地契,
“我这还有二十亩地,二两五,买不买?”
领头的汉子点头:
“买!写契!”
周围的人都疯了,有人挤着递地契,
“等等我,我这还有地”,
牙行里乱成一团,连外面的冷雨都没人在意了。
等到天黑,京中所有牙行的地又被扫空,
这一次,地价直接飞到了三两,恢复到了原先的三成。
“涨了!涨到三两了!”
老王头拿着刚到手的银子,手都在抖,
“我就说能涨!没白等!”
商贾们也松了口气,有人笑着说:
“看来这些财主是真的打算买地,以后地价说不定还能涨!
不说恢复如初,一半也行啊。”
京中信心一下子恢复了不少,
街上的议论声也从抱怨变成了期待。
一些抄底的商贾更是兴奋不已,觉得捡了大便宜,
他们可是抄底啊,抄底!
此时,赵府!
赵勉坐在主位上,下面站着几个身穿锦袍的江南丝绸商人,个个脸色凝重。
“大人,地价涨到三两,再涨下去,我们之前收的地就没优势了!”
一个瘦高个商人急声道,
“那些人不知来头,要是一直收下去,地价疯涨,
咱们费了这么多钱和工夫把地价砸下去,
那些地,咱们可都是实打实的卖了!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