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四十章 活到老学到老(1/2)
见方清之扯了几句后,天子目光落到自己身上,梁芳忽然打了个哆嗦,不会真让自己去当解铃人罢?
如今天子想要摆驾回宫,那帮大臣却堵在了必经之地左顺门,而自知理亏的天子又不想亲自与之纠缠,肯定要想个法子化解掉,最起码要把回宫的道路清理出来。
先前派出覃昌,被顶了回来;后来又派出方清之,被“喷”了回来。眼下若想死马当活马医,貌似也只有他梁芳这个死马了。
心念及此,梁芳大急,早知道今日出门前该看黄历,不该在天子身边晃悠!眼下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天子说出口,否则金口玉言覆水难收,自己不去也得去了!
其实成化天子並没有让梁芳出去的意思,一是知道梁芳出去肯定没用,且不提梁芳本人没有这个能力和威望,更重要的是今日伏闕的根子並不在梁芳身上。
二是把梁芳这个导火索人物丟给伏闕百官,岂不说明他朱见深示弱了?成化天子不想丟这个脸面。
但天威莫测,梁芳又哪里敢確定?又哪里敢去赌?於是梁太监再次献计道:“皇爷!为今之计,须得王霸杂用文武兼施!不然朝臣必然得寸进尺,不明雷霆之威!” “忠孝不能两全”的方应物又一次成功完成了使命。正要挥手自兹去深藏功与名。却被刘轻声叫住:“你別欲盖弥彰的往后面藏了,在老夫身边就好!”
方应物无欲则刚。对此本无所谓的,立足於落后刘半个身位的地方。
刘出神的望著左顺门。又一次被不可预测的未知数而纠结。方清之回去后,天子又会派出谁来?又將要怎么办?
不明不白的等待是一件倍感煎熬的事情,刘忍不住主动找方应物閒谈起来,“依你看来,今日之事將会如何了局?”
方应物顺口答道:“不外乎几种,最好的结果是陛下虚心纳諫,顺从吾辈所请,金闕太平玉宇澄清,如此自然皆大欢喜。
刘虽然因为陷入“打无把握之仗”的境地而不安。但並不意味著智商降低,当即否定道:“这可能性不大!” “动武?”刘目光一凝,若有所思。
方应物侧头望向左顺门,悠悠道:“或许在下一刻,就要从门內杀出数十名锦衣大汉,然后拖著吾辈去打板子,说不定旁边还有梁芳唱数监刑。”
刘闻言神情古怪起来。“你是说廷杖么”
廷杖顾名思义是一种责罚,在国朝初年还是个挺耻辱的事儿,但不知怎的,近些年似乎有些变味了。
成化朝初时。有个组合叫翰林四諫,因为敢於犯顏进諫而挨了廷杖,此后便名动天下、朝野追捧。从那之后。廷杖仿佛莫名其妙的掺进了其他意味,不知不觉间变为“不以为耻反以为荣”的事情。挨廷杖也成了一种伟大光正的图腾標誌。
当然,到了成化朝中期时又有方家父子继续发扬光大。成功將下詔狱也变成了与挨廷杖並列的標誌,並踏上了荣耀的巔峰,这就是另一段典故了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