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72章 ,乱而取之趁乱崛起(2/2)
这两项加上青云置业公司的资產额外做担保,相信借个上万亿软妹幣不成问题。
具体利息就请农业口和航空委商量一下,用特殊行业发展补贴的名义进行专项补贴吧。
等时机成熟,我再用海外的种植园及產出,以及航空集团运营的业务併入某家大型国有集团,回头不管是破產申报,还是资產做帐后划拨平帐,你们怎么办我不管。”
“你这小子,真是一点亏不肯吃。”大老总笑著点头,“行,这事还得让中粮和中烟来办,其它集团没这个实力。
你拿一份可行性报告出来,不用太多,听老大的意思,今年有个3000亿特殊採购新装备经费就行了。”
“这点哪里够呀?”李泽华急得跳脚,“一艘零五五就得三四十亿(13年造价),一架勾20也得上亿,这才哪到哪?
光大酱科技最新推出的全球快速部署固定翼无人机,一架就得3500万软妹幣,完全不够啊!
要不这样,布局香江两桶油等国有股份公司的计划里,我认捐100亿,权当为轰隆隆力量建设加把油,相信大家在动輒几倍十几倍的巨额利益面前。
一定会捨得为保障这份投资收益的力量出一份力。”
大家都很清楚,东大资本成功走出去以后,想赚钱轻而易举,毕竟东大的工业实力摆在这,產业链优势不是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。
只要东大的產业升级继续推进下去,迟早整个世界都要匍匐在这股毁天灭地的工业实力面前。
可常言道,匹夫无罪,怀璧其罪。
没有相匹配的强大轰隆隆力量保护,多少財富都是替他人做嫁衣。
奈何上面也有自己的综合考虑,大老总虽然不管五军都督府业务,但多少也清楚那些专业人士的顾虑,“贪多求全走捷径不行啊。
现在整体技术和应用新材料產能都有瑕疵,比如你说的零五五,大型电子干扰对抗,应对卫星的海基武器,舰载预警指挥和弹射,核动力,航电系统。
都达不到大规模装备的水平,勉强把船舶飞机製造出来,等过两三年技术材料大规模成熟,是否能够完美兼容新技术新设备是一回事。
仓促上马大规模製造对现有的工业体系,人员培训要求都非常高,一旦出现意外得不偿失,何况一大堆新装备集中亮个相,固然能提振各方面信心。
可你別忘记,霉菌的前车之鑑就在眼前,它那堆80-90年代大规模服役的装备,维护成本可不低,而且最近十年將出现大规模退役潮。
一个不好就容易形成断代,压根没有那么多新装备可以接替。”
接著又说了些小步稳跑的好处譬如每年小批量製造一些,可以隨时应用新技术,新材料,保证新装备的可靠性和先进性。
最关键可以避免重复投资浪费,既保证整个军工体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,又不至於背负太重的维护和替换成本。
“可美资不会给我们时间。”没人比李泽华更清楚接下来要面对什么,“根据可靠消息,霉菌参联会已经得到明確授权。
就两年內撤出两河流域和十字路口力量做最后计划,这是铁板钉钉的事情,一旦其全面转向,並在二猫家埋下不可挽回的钉子。
欧萌势必要鱼死网破,可我真心不太看好那群为了些许利益,就自己先闹一场的傢伙,如果他们真有实力,就不会坐视美资压制欧萌的事情发生。
所以说什么解绑就能解决问题,呵呵,真有那个决心和力量,就不至於眼睁睁看著欧债危机爆发而无能为力。
说白了,就是一盘散沙,单独拿出来我还恐惧三分,抱在一起就是死路一条,还没打呢,自己就得先打起来。
所以霉菌届时几乎可以腾出所有机动力量,一股脑儿压过来,哪怕为了华尔街投资的这上万亿美元和翻倍的利润,它们也一定会全军压上!”
靠人不如靠己的道理谁都明白,可问题也摆在那,任何一个重大决策都要从多方面综合考虑。
最后实在没办法的李某人索性亮出底牌,“先考虑有,在关键时候扛得住压力,能切实保障东大资本的海外利益再说吧。
总之你们不用担心以后的维护,替换成本。
那不是有个东南亚在么,只要把后台关键参数和关键设备的控制晶片程序弄好,大不了等这一轮决战过后,我挨个上门推销。
怎么样,一支全中械的海陆空东南亚联合编队,足够吞下我们这两年的应急產能了吧?
实在不行,我打包票,100艘军舰和1000架飞机以內,如果未来十年处理不掉,青云钱买了。”
“军中无戏言!”大老总当即拍板,“你签合同,我来安排。”
“一言为定!”李泽华才不担心呢,只要五军都督府愿意出让,哪怕他自己掏钱买下来,將来去非洲,南美某地自己发展都不怕。
何况还有东南亚和西亚托底,光大户一家就能吃掉一大半应急產能,左右就几千亿软妹幣的事情,对大户而言压根不值一提。
这就是先知先觉的好处,再过两年,美资从东大拿不到好处,就会变著法从大户等经济体身上捞好处,大户再有钱也扛不住每年上千亿美元的索取啊!
所以它必然贴上来,届时只要东大敢卖,它就敢买,连上天看看月亮都敢三百亿美元的主,压根不在乎多点钱买一打舰队回家玩。
有了这个基础,可想而知五军都督府多开心了!
原本三千亿一口气被增加到五千亿,还有额外的特殊捐赠渠道,总之一句话,辽秦川沪鲁的军工单位笑到嘴抽筋。
以前打报告申请多弄几台发动机材料,都抠抠搜搜,现在一口气增加几百架勾16,勾11和勾20订单。
几个核心造船厂更是只恨员工只有两只手,管理层都恨不得亲自拿著锤子下去砸钉子,不为別的,除了两艘6-8万吨排水量的渔船。
什么零五五,零五二总之只要有空閒船坞,不管它三七二十一,通通安排开工,员工不够,民用造船厂派人来凑。
唯独飞行员和船舶操作,新系统新设备操作人员是真的不够,后面两项还能依靠越来越多的中远航等企业帮忙培训,可飞行员真的变不出来。
后来也不知道哪来的几个非洲大土豪,直接上门张口就要先来二百架七爷八爷尝尝口味,只要用的好,再来五百架都没问题。
对於这种人傻钱多的主,五军都督府对接的麦穗直接差点笑晕过去。
因为这些老爷被请出去,腾出来的飞行员和相应技术兵力,可以无缝对接上新装备,君不见蓉城和奉天的生產线,快干冒烟了都。
以前一个月12架新飞机,大家沾沾自喜,现在一口气翻倍不说,新產线也在紧锣密鼓生產中,总之一句话,一切向前看!
两年是明面上的最后期限,总之,有多少產能要多少產能,通通开动起来,反正最后有人买单,权当提前过个好年!
在五千亿特殊採购经费及托底保障之下,原本就进入发展快车道的轰隆隆新技术新力量建设,又陡然进入新的发展狂潮。
也幸亏远比原时空多出来的十几万提前回来的工程师,以及从东欧通过各种渠道挖掘过来的技术专家,及图纸,材料。
总之,所有的一切,都在疯狂向前发展……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