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9书吧最新网址:www.69hao.com
首页 > 历史军事 > 军工霸主 > 第407章 生不逢时的直-7项目

第407章 生不逢时的直-7项目(1/2)

目录
好书推荐: 红楼:香火神道,从神京城隍开始 超凡三国之开局天下第一 大明:爷爷你朱元璋,带我要饭? 王者:执掌AG,我是抽卡冠军! 原神:神磨损我磨刀让天理试试刀 骑砍:穿越潘德大陆,神选者战争 游戏具现,宗主身份成真了 星铁:失忆的无名浪客 快穿之宿主求拯救世界 召唤炎之剑士也能成为游戏王吗?

或许是为了预防万一,差瓦立将军还是提醒道:“叶总工,我们军方需要的可是一款能反舰、反潜、海上搜救等多功能于一身的军用直升机,你说的直-7应该能实现这些战术需要吧!”

“当然没有问题,否则我们的直-7也不能称之为多用途直升机了,您就放心好了,一个月后,欢迎您再次访问,我一定会让您大吃一惊的。”叶明十分自信的回道,他心里盘算起来,直-7的技术早在数年前,叶明就通过吴青山的关系获取到了,也对这款重型直升机的优劣有了一定的了解,听说哈飞还有几架原型机,技术有所改进,叶明打算借鉴一下,如果可以应用上,那就以哈飞的直-7重型直升机为基础改造。

直-7项目一开始得到了上级领导极大重视,这从直-7项目的参与单位就能看出,这款直升机的总体设计由直升机研究院负责。

而直-7的发动机、减速器和传动系统研究则由株洲发动机研究所牵头设计研究,574厂和bj航空材料研究所承担发动机、主减速器的生产。

再由飞行试验研究所承担机体机构、系统件生产、总装和试飞,另有573厂负责主尾桨,自动倾斜器的生产,最后再由哈飞(112厂)和航空研究院直升机设计所(602所)进行组装生产,几家国内知名军工单位历时5年时间,这才有了这款单旋翼带尾桨式重型运输直升机的诞生,在直-7下马前,直-7已经生产了好几架测试机了。

所以,直-7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,未来没有获得上级的青睐,也只能说是生不逢时,其一是它的发动机实在太拉胯,以叶明所知,直-7当初的研究程度已经达到了接近量产的阶段,它的唯一缺陷就是发动机马力不足,稳定性也略差。

未来很多媒体都对直-7的下马深表遗憾,但所有人都能认识到,直-7的结构强大过大,使得机体结构严重超重,加上为其量身定制的发动机性能落后于国外发动机,严重拉低了这款直升机在上级领导心目中的地位,这才会有直-7下马的事情发生。

直-7重型直升机使用的是两台改进型涡轴-5a自由涡轮发动机。

早期的涡轴-5发动机,单台额定功率为1618千瓦,单台最大功率2,200马力。

这样的发动机功率是无法实现上级领导要求最大起飞重量14400千克,有效载荷3500千克或35名人员的条件。

在经过几家军工企业的技术研发,经过改进后他们拿出了改进型涡轴-5a自由涡轮发动机(涡轴5甲)发动机,单台起飞轴功率从原来的1618千瓦提高到了1714千瓦(2330马力),但这么高的功率还是无法实现上级领导的要求。

而且直-7的造价成本过高,技术不成熟,生产工艺无法达到预定目标。

涡轴5实际上是以涡桨-5(仿自安24的Аn-24型涡桨发动机)为基础,按照涡桨改涡轴的思路搞的。

如果没有直-8项目的横空出世,或许直-7在几年或者十几年后还是能走出困境的。

可是,或许正因为直-7的存在,才促使法国人向我们伸来了橄榄枝。

众所周知,直-8是以“超黄蜂”直升机为基础仿制改进的13吨级多用途直升机,直-8依靠其技术性能上的优势击败了直-7,成为华夏在80-90年代唯一的一款重型直升机。

可却很少有人知道,与完全自主生产的直-7不同,早期国内生产的直-8国产化率只有不到50%,一直到1994年时,直-8才实现了84%的国产化率,但在发动机等重要机电设备上,还需要从国外进口,特别是发动机,只能采购加拿大普惠公司进口pt6b-67a发动机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新书推荐: 抗战:团长?不,请叫我列强! 谍战,都别猜了,我真是卧底啊 断绝关系后,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帝国大闲人 青简史记 长津湖:从新兴里打到汉城 最强合成旅 史上最强驸马爷 年代剧:老曹的潇洒人生 民国:王牌飞行员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