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20章 勤王迎驾(1/2)
第820章 勤王迎驾
当曾布从登基大典上悄悄遁走时,赵孝骞便预感到,这个人可能是个变数。
此刻预感不幸成真,曾布果然是变数。
欲成大事,不见得方方面面都能考虑到,对于曾布这个人,赵孝骞承认自己事前确实有些忽视了。
早在赵煦在世时,关于新君的人选,曾布便已经有了明显的倾向。
曾布的思想是比较保守固执的,他只认死理。
“死理”就是祖制,祖宗成法。
早从百年前太祖驾崩,其弟太宗赵光义即位,大宋便开启了“兄终弟及”的先例,并且历代君臣把它当成了祖制。
那么换到今日,赵煦驾崩,且又无后,在曾布看来,皇位必须只能由兄弟最年长者赵佶继承,没有商量,因为这是祖制规定的。
因为这件事,曾布与章惇发生过不止一次争吵,二人一个是政事堂大佬,一个是枢密院大佬,军政双方大佬闹得很不愉快,几乎已成政敌。
这样一个固执的人,哪怕跟他苦口婆心讲道理,也不可能讲得通。
所以今日登基大典上,赵佶被太后和朝臣联手推翻,对曾布来说,满朝文武皆是乱臣贼子,杀光了也不可惜。
一个保守,固执,只认死理,又忠于大宋皇室的人,在这种情势下,做出任何事情都不奇怪。
曾布与赵佶的感情不见得多深,可能只是泛泛,但曾布对大宋祖制的感情很深。
这便是今夜此刻,他不惜冒着叛逆的名声,也要夺取殿前司兵权的原因。
事情到了这个地步,曾布要用武力维护皇族正统,维护大宋祖制的威严。
至于今日登基大典上,赵佶被实锤的毒害小皇子的铁证,曾布当时没在现场,而且他一个字都不信。
这当然是乱臣贼子们对赵佶的构陷,为的是推翻他,不然呢?
现在曾布已经豁出去了。
赵佶倒了,曾布绝不允许,他维护的不是赵佶,而是祖制,是规矩。
大宋的皇位,除了赵佶,谁也不行,谁上都是篡位。
殿前司官署院子内,随着曾布的一声令下,百名禁军冲向正堂的韩颂。
韩颂大惊失色,他没想到曾布竟然选择以如此极端的方式夺取兵权。
这货明明是个文人啊,为何脾气比武将还暴躁?
看着冲来的百名禁军,韩颂扭头就往后院跑,一边跑一边凄厉大呼。
“来人啊!快救命!曾布疯了,他要谋反!”
殿前司官署虽是军队机关,可官署内大部分其实都是文官,毕竟以文制武是大宋百年来的光荣传统,官署内真正的武将并不多,或者说,粗鄙的武将其实是没资格待在殿前司官署里的。
韩颂逃命大呼,官署内不少官员纷纷探头好奇张望,见果真有人追杀韩颂,官员们大惊,急忙锁回了头,有聪明伶俐者悄悄从后门溜出去搬救兵。
韩颂大呼救命,跑到后院时,终于有人出来救命了。
四名黑衣人不知从何处冒了出来,拔刀指着越来越近的百名禁军。
黑衣人自然是赵颢的手下,他们本来是贴身监视韩颂的,毕竟这货刚投诚,赵颢和赵孝骞父子都无法对他产生信任,值此关键时期,必须派人贴身监视,一旦发现韩颂有可疑的举动,黑衣人可就地斩杀。
没想到监视韩颂的人,最后却不得不站出来救他的命。
面对百名禁军的追杀,四名黑衣人毫无惧色,将韩颂一脚踹到后面,四人挥刀而上。
殿前司官署后院一时间刀光剑影,惨叫闷哼,打斗非常激烈。
黑衣人是赵颢精挑细选出来的,论个人武艺,如果江湖上有高手排行榜的话,这四人最少能名列前二十。
可惜,个人武艺再高,在成建制的军队合击战阵面前,终究还是太渺小了。
百名禁军非常熟稔地摆出了合击进攻阵型,互相配合,攻防各异,四名黑衣人在百人的进攻下,渐渐显得不支。
没过多久,四名黑衣人毫无悬念地被百名禁军当场斩杀,从拔刀,到战死,四人一个字都没说,就连临死也没发出半点声音,草率地结束了一生。
韩颂绝望了,刚才黑衣人救他时,他就想过逃出官署,可他的后路已被禁军封死。
曾布今晚是铁了心要夺取殿前司兵权,然后勤王救驾,而且曾布认定了韩颂已背叛了赵佶,加入了敌人的阵营,这人今晚必须死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